首页/ 学习参考/ 正文

学习参考

王毅:建设一个更加安全的世界

发布时间 : 2023-02-20 09:33:21 来源 : 党建在线 浏览次数 :

建设一个更加安全的世界

——王毅主任在第59届慕尼黑安全会议中国专场上的主旨讲话

(2023年2月18日,慕尼黑)

2023-02-18 20:39 来源:外交部官网

各位朋友,各位同事,

很高兴时隔三年,再次来到慕尼黑安全会议现场,与各位新老朋友面对面交流。

我还清晰地记得,3年前,新冠疫情刚刚暴发之际,我率领代表团来到这里,介绍中国一线的抗疫努力,呼吁各国同舟共济,共克时艰。国际社会也给予了中国宝贵理解和支持,我们对此深表感谢。

人类与新冠病毒长达三年的抗争,揭示了一个朴素的真理,那就是习近平主席多次强调的,我们都是地球村的成员,同属一个命运共同体。团结起来,我们才能战胜挑战;相互信任,我们就能取得胜利。

3年后的今天,虽然疫情得到了控制,但世界并没有更加安全。大国互信日益缺失,地缘裂痕不断扩大,单边主义大行其道,冷战思维卷土重来,能源、粮食、气候、生物、人工智能等新型安全威胁接踵而至。

站在历史演进的重要关头,人类社会绝不能重走阵营对立、分裂对抗的老路,绝不能陷入零和博弈、战争冲突的陷阱。建设一个更加安全的世界,是各国人民的强烈愿望,是世界各国的共同责任,更是时代前进发展的正确方向。

为了世界更安全,我们都要坚持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

强权政治、霸权行径扰乱世界安宁,已成为国际和平面临的最大破坏性因素。肆意干涉别国内部事务,无论编造什么理由,都是对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的无视和背叛。在台湾问题上违背一个中国原则,制造“一中一台”、“两个中国”,无论做出什么包装,都是对中国领土完整的严重侵犯,也是对台海和平稳定的现实威胁。

主权原则是当代国际秩序的基石,各国都应切实遵守,言行一致,不能选择性适用,更不能搞双重标准。中国将坚定遏止分裂干涉行径,捍卫主权和领土完整。

为了世界更安全,我们都要坚持通过对话协商和平解决争端。

国与国难免出现矛盾和摩擦,施压抹黑、单边制裁,往往事与愿违,甚至贻害无穷。无论问题多么复杂,都不应放弃对话协商;无论争端如何尖锐,都应坚持政治解决;无论局势多么困难,都要给和平一个机会。

中国秉持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安全观,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对国际争端采取负责任态度,发挥建设性作用。中国在乌克兰问题上的方针归结为一句话,就是劝和促谈。我们将为此发表“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中国立场”,继续坚定地站在和平一边,站在对话一边。

为了世界更安全,我们都要回归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

当今世界面临诸多动荡战乱,根源正是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没有得到真正的遵守。挑起意识形态对立,编织排他性小圈子,破坏了国际团结,阻碍了国际合作。夸大安全威胁,蓄意制造紧张,削弱了战略互信,增加了误判风险。

当务之急是,各方都应放弃本国利益优先的“小道理”,服从遵守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的“大道理”。共同反对冷战思维,共同抵制阵营对抗。

为了世界更安全,我们都要重视发展的关键作用。

世界不能富者恒富、贫者恒贫。必须加快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切实保障世界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正当发展权利,助力落后地区改善民生,振兴经济,标本兼治,消除滋生冲突的土壤。

世界更不应走上保护主义、脱钩断链的歧途。必须坚决抵制将贸易科技合作政治化、武器化、意识形态化的图谋。各国人民都过上好日子,安全才可能牢固和持久。

各位朋友,

建设一个更加安全的世界,是中国矢志不渝的追求。

去年底,中国共产党举行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庄重宣告,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的中心任务就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如何完成这一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现代化进程,中国的回答明确且坚定,那就是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和平发展不是权宜之计,更不是外交辞令,而是中国从历史、现实和未来的深刻思考中作出的战略抉择。

回望过去,近代中国饱受侵略、扩张之不幸,深知和平之宝贵、发展之重要。新中国成立之初我们就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70多年来中国从未主动挑起一场战争,从未侵占别国一寸土地,并且是世界上唯一将和平发展写进宪法的国家,是五核国中唯一承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国家。中国的和平记录经得起历史检验,中国的和平崛起开创了人类奇迹。

立足当下,实现高质量发展,让中国老百姓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是中国党和政府的第一要务。我们深知,要发展,就需要和平安宁的国际环境,就必须与各国和平共处,与世界合作共赢。我们始终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致力于深化拓展平等、开放、合作的全球伙伴关系。

展望未来,和平与发展是潮流所趋,人心所向。有人笃信“国强必霸”,认为中国强大起来就会抛弃和平发展。但中国已经用事实证明,这条和平发展道路不仅走得通,而且很成功,我们没有理由放弃,还要更加坚定地走下去,团结更多国家一道走和平发展道路。中国的力量每增长一分,世界的和平就多一分希望;各国共同致力于和平发展,人类的未来就能充满光明。

近年来,习近平主席洞察天下大势,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和全球安全倡议,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和平与发展两大难题提供了中国方案、贡献了中国智慧。目前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包括联合国在内多个国际组织支持上述两大倡议,近70个国家加入“全球发展倡议之友小组”。我愿在此宣布,中国将于近期发布《全球安全倡议概念文件》,为解决全球安全难题提供更系统的思路,更可行的举措,欢迎各国积极参与。

各位朋友,

建设一个更加安全的世界,当然也离不开中欧双方的正确选择。

中欧作为多极化进程的两大力量,两大市场,两大文明,我们作出的选择对世界的走向举足轻重。如果我们选择对话与合作,阵营对立就不会形成;如果我们选择和平与稳定,新的冷战就打不起来;如果我们选择开放与共赢,全球的发展繁荣就有了希望。这是我们的共同责任,是我们对历史,对人类应当提交的答卷。

慕尼黑有一座闻名遐迩的和平天使雕像,既是人类对战争结束的纪念,更是对永续和平的期待。道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我们应携起手来,为建设一个更加安全的世界而共同努力。

谢谢!下面我愿同大家进行交流。



【新闻链接】

王毅:要求美国拿出诚意,改正错误

2023-02-18 22:10

当地时间2023年2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王毅在德国出席慕尼黑安全会议发表主旨讲话后就中美关系回答提问。

王毅表示,大家都很关注近期中美关系中的所谓无人飞艇事件,这其实是美国制造的一场政治闹剧。中方已经清晰、明确告诉美方,这是一艘民用无人飞艇,受超强西风带影响,加之自身控制能力有限,偏离了预定轨道,进入美国上空。我们要求美方以理性、冷静和专业的态度与中方一道妥善处理。但遗憾的是,美方无视基本事实,悍然出动战机,用导弹击落一艘毫无威胁的飞艇。这种行为匪夷所思,近乎歇斯底里,是百分之百的滥用武力,明显违反惯例和有关国际公约。中方对此绝不接受,已向美方提出强烈抗议。地球上空每天都飘着很多气球,难道美国都要打下来吗?这种做法不能证明美国的强大,而是恰恰相反。我们奉劝美国不要再出于国内政治需要,在对外打交道过程中做出这种荒唐的事情。我们要求美国拿出诚意,改正错误,正视并解决事件给中美关系造成的损害。

这样一起意外偶发事件竟然在中美关系中掀起轩然大波,深层原因是美国对中国的错误认知和战略误判。中国的对美政策清晰透明,那就是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在此基础上探索两个不同社会制度和历史文化的大国正确相处之道。但美国的对华政策却截然相反,视中国为最严峻地缘挑战和战略竞争对手。在这种错误中国观主导下,美方正运用一切手段对中国进行封堵打压。

王毅说,美国声称要与中国进行竞争,中国从不怕竞争,但竞争应当是公平、讲规则的。美国出台《芯片与科学法案》,动用国家力量打压中国企业,这是百分之百的单边主义和自私自利,百分之百地违反世贸组织规则,严重干扰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美国已经站在了自己倡导的自由贸易的对立面,这真是历史的讽刺。中国古人有言,“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小人才会巧取豪夺。今天的美国却撕下一切伪装,连巧取都不屑做了,只剩下明火执仗地豪夺。这种作法不仅损害各国的正当合法权益,也将损害美国自身的信誉和利益。

王毅说,我们要求美方客观公正看待中国的发展,奉行积极务实的对华政策,和中方一道,推动中美关系重回健康稳定的轨道。这不仅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的利益,也是国际社会的普遍期待。



王毅:中国所做的一切就是劝和促谈

2023-02-18 22:30

当地时间2023年2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王毅在德国出席慕尼黑安全会议发表主旨讲话后就乌克兰问题回答提问。

王毅表示,乌克兰危机不是我们愿意看到的,我们同各方一样,对冲突扩大化、长期化感到担忧。中国不是乌克兰危机的当事方,但我们没有袖手旁观,不去火上浇油,更反对趁火打劫。中国所做的一切,归结为一句话,就是劝和促谈。我们将继续坚定地站在对话一边,站在和平一边。

事实上,从冲突发生的第二天起,习近平主席就提议通过对话寻求政治解决争端。我们看到,俄乌双方曾举行多轮谈判,取得重要进展,和平协议的框架已经摆在桌子上。但遗憾的是和谈中断了,一切都回到原点。我们不知道其中的原因所在,看来有些势力并不希望和谈成功,不愿意战事停止。他们并不在乎乌克兰人民的死活,也不关心欧洲受到的损害,而是有着更大的战略目标。

王毅强调,这场冲突不应再继续下去了。习近平主席明确指出,冲突战争没有赢家,复杂问题没有简单答案,大国对抗必须避免。慕尼黑安全会议也是欧洲的重要论坛,各方可以重申自己的立场,同时希望欧洲的朋友们能够冷静思考:作出什么样的努力才能使战火停下来,搭建什么样的架构才能使欧洲实现长治久安,发挥什么样的作用才能使欧洲实现战略自主?

王毅说,再过几天,就是乌克兰危机一周年,中方将发表一份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立场文件。这份文件将重申习近平主席的重要主张,包括各国主权领土完整都应得到尊重,联合国宪章宗旨原则都应得到遵守,各国合理安全关切都应得到重视,一切有利于和平解决危机的努力都应得到支持。我们将重申核战争打不得也打不赢。我们也呼吁保障民用核设施安全,反对攻击核电站,我们还将倡导共同反对使用生化武器。

形势越是复杂,越需要采取冷静务实态度,战火越是延宕,越不能放弃争取和平的努力。中方希望与各方一道,继续致力于和平努力,争取早日实现和平。



王毅:维护台海和平必须坚决反对“台独”

2023-02-18 22:17

当地时间2023年2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王毅在德国出席慕尼黑安全会议发表主旨讲话后就台湾问题回答提问。

王毅表示,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一部分,从来不是一个国家,也绝不可能成为一个国家,这就是台湾问题的真正现状。想要改变这一现状的不是我们,而是“台独”分裂势力。“台独”行径与台海和平稳定水火不容。要维护台海和平就必须坚决反对“台独”,必须坚定奉行一个中国原则,这也是国际社会的共识。在乌克兰问题上,各方强调要维护主权和领土完整。在台湾问题上也同样要坚持这一原则,坚决维护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在重大问题上不能搞双重标准。



中美慕尼黑面对面 中方两天至少三次清晰表明严正立场

发布时间:2023-02-20 08:21:16 | 来源: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在美方卖力炒作“气球事件”多日后,中美最高外交官员当地时间18日进行了首次面对面接触。据中国外交部网站消息,应美方请求,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王毅出席慕尼黑安全会议(以下简称慕安会)期间,同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进行了非正式接触。王毅向美方表明了中方在所谓飞艇事件上的严正立场,要求美方改弦更张,正视并解决滥用武力给中美关系造成的损害。2月4日,美方不顾中方的多次沟通,执意使用武力,将因不可抗力进入美国的中国民用飞艇打下。此后,美国一些政客和媒体更是不断煽风点火,大肆渲染所谓“中国威胁论”,试图借机攫取政治筹码。然而尴尬的是,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作为抹黑中国的工具,美方近期在北美上空击落的三个“不明物体”与中国无关。多名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的中国专家19日表示,“气球事件”再次暴露出中美关系脆弱的现状,以及这种脆弱性可能带来的后果。王毅的发言表明,除非美国改变对华的挑衅性政策,否则中美关系难以重回正轨。

中方两天至少三次清晰表明严正立场

据中国外交部发言人19日介绍,王毅在与布林肯的非正式接触中,清晰表明了中方在所谓飞艇事件上的严正立场,指出美方所作所为是典型的滥用武力,明显违反国际惯例和民用航空公约,中方强烈不满,严正抗议。

王毅同时强调,美国才是全球最大监控侦察国家,高空气球多次非法飞越中国上空,没有资格对中国污蔑抹黑。美方要做的是拿出诚意,正视并解决滥用武力给中美关系造成的损害。如果美方执意借题发挥、炒作升级、扩大事态,中方必将奉陪到底,一切后果将由美方承担。

《环球时报》记者注意到,本届慕安会于当地时间17日开幕,短短两天内,包括与布林肯的非正式接触在内,王毅已分别在会见巴基斯坦外长比拉瓦尔以及在慕安会发表主旨讲话后就中美关系回答提问等至少三个场合就“气球事件”作出严正表态,批评美国。

17日与比拉瓦尔会谈时,王毅在谈到“飞艇事件”时,用“滥用武力”“过度反应”“渲染炒作”“近乎歇斯底里”“荒谬”来形容美方无视基本事实的做法。而18日在慕安会发表主旨讲话后就中美关系回答提问时,王毅则使用“政治闹剧”“匪夷所思”“歇斯底里”“撕下一切伪装”“明火执仗地豪夺”等一连串犀利的词句对所谓“气球事件”进行回应。

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问题专家吕祥19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气球事件’刚发生时,从外交部的表态来看,中国表达的是冷静解决问题的最大诚意,但很遗憾,美方没有表达出对应的态度。”相反地,华盛顿表现出一种毫无意义的“疯狂”,刺激事态升级,并利用此事在美国社会营造仇华反华的氛围。吕祥认为,中方此次的严正表态,正是对华盛顿这种过度反应的一次明确、有力的回应。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的情况介绍,此次王毅与布林肯的接触不是“会晤”,也不是“会谈”,而是“非正式接触”。一些分析人士19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这一表述折射出当下中美关系的冷淡和紧张。“非正式接触”意味着双方对对话持开放的态度,但在达成共识方面没有过高期待。

中国外交学院教授李海东19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分析说,当两国间在友善冷静氛围下举行正式会晤已十分困难时,便会采取非正式交流这种特殊方式。中美双方此次接触在方式上是非正式的,但议题却相当严肃,这也在某种程度上折射出两国关系的微妙、特殊与敏感。

美方仍未表现出任何推动问题妥善解决的意愿

尽管中方已经多次向美方清晰表达“飞艇事件”有关立场,并希望美方与中方一道妥善处理有关事件,但美方仍未拿出诚意,改正错误,正视并解决事件给中美关系造成的损害。按照美国国务院发表的声明,布林肯18日在与王毅进行非正式接触时,一边宣称美国不寻求“新冷战”,一边再次炒作所谓“高空侦察气球”,声称“气球事件”“不负责任”“是侵犯主权”。

吕祥19日对《环球时报》记者分析认为,从表面上看,美国在寻求与中国对话,但从各方释放的信息来看,华盛顿依然没有表现出任何推动问题妥善解决的良好意愿。

王毅18日就中美关系回答提问时表示,这样一起意外偶发事件竟然在中美关系中掀起轩然大波,深层原因是美国对中国的错误认知和战略误判。中国的对美政策清晰透明,那就是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但美国的对华政策却截然相反,视中国为最严峻地缘挑战和战略竞争对手。在这种错误中国观主导下,美方正运用一切手段对中国进行封堵打压。

王毅18日还告诉布林肯,要维护台海稳定,就必须坚定反对“台独”,真正坚持一中原则。美方在台湾问题上要尊重历史事实,信守政治承诺,将不支持“台独”的表态落到实处。

多名国际问题专家19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接触比不接触好,有助于缓解外界对世界不稳定的担忧,但从目前释放出的消息来看,双方可能并未达成共识。新加坡《联合早报》19日援引新加坡国防部长黄永宏的话称,希望中美努力避免误判或在无意中引发冲突。

中方劝和促谈,美方煽风点火

在鼓噪“中国威胁论”的同时,美方还大肆渲染所谓“中国在乌克兰问题上援助俄罗斯”。在与王毅结束非正式接触后,布林肯对美国全国广播公司声称,美国非常担心中国正在考虑向俄罗斯提供“致命的支持”。不少美媒还在报道中特意提到,王毅本次欧洲行的最后一站是俄罗斯。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此前称,访俄期间,王毅将同俄方重点就下阶段中俄关系发展以及共同关心的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等深入交换意见。

王毅18日与布林肯进行非正式接触时强调,在乌克兰问题上,中国坚持原则、劝和促谈,一直发挥着建设性作用。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建立在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的基础上,是两个独立国家主权范围之内的事情。他说,我们从不接受美国对中俄关系指手画脚甚至胁迫施压。美国作为一个大国,理应推动危机政治解决,而不是拱火浇油,趁机牟利。

18日在慕安会发表主旨讲话后就乌克兰问题回答提问时,王毅说,中方将发表一份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立场文件。这份文件包括各国主权领土完整都应得到尊重,联合国宪章宗旨原则都应得到遵守,各国合理安全关切都应得到重视,一切有利于和平解决危机的努力都应得到支持等重要主张。

英国《卫报》称,德国外长贝尔伯克18日称,她对中国利用其影响力为促进和平所作出的努力表示欢迎。乌克兰外长库列巴18日与王毅会面时也表示,一年来,乌中一直保持着沟通。没有任何国家比乌克兰更希望尽快实现和平,乌方重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重要影响,重视中方关于政治解决危机的立场,期待中方继续发挥建设性作用。

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乌克兰研究室研究员张弘19日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与这场危机是否能以和平方式结束相比,美国更关心俄罗斯是否失败,以至于忽略了这样的想法会让乌克兰人民付出生命的代价。而中国正在积极寻求政治解决方案,努力让有关各方回到谈判桌上来。

【环球时报驻美国特约记者 冯亚仁 环球时报记者 白云怡 陈青青 万恒易 赵瑜莎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王逸】



全球安全倡议:为世界更安全提供中国方案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3-02-20 04:15

作者:任琳(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国家全球战略智库研究员)

当地时间2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王毅在德国出席慕尼黑安全会议并发表题为《建设一个更加安全的世界》主旨讲话。王毅表示,建设一个更加安全的世界,是各国人民的强烈愿望,是世界各国的共同责任,更是时代前进发展的正确方向。为了世界更安全,我们都要坚持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都要坚持通过对话协商和平解决争端,都要回归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都要重视发展的关键作用。

当前,世界既不太平也不安宁,大国博弈牵动全球目光,区域安全热点此起彼伏,新旧安全问题不断涌现,多重危机持续叠加。然而,大国间信任赤字“盘踞”高位,有效对话与合作障碍重重,全球安全治理严重缺位,直接或间接地导致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不断累积。因此,对国际社会而言,提出可行的全球安全治理方案迫在眉睫。

慕安会创建于1963年,会议主题已逐步从最初的跨大西洋关系和欧洲安全,演变为如今讨论各类全球性质的安全政策。作为全球规模最大的同类论坛,有“防务领域的达沃斯论坛”之称。中方出席慕安会这一高规格安全政策论坛,能够借此契机阐明中国立场、给出中国方案。中国愿为促进世界安危与共,积极推动落实全球安全倡议,与世界各国共寻全球安全治理的有效路径。

全球安全倡议具有丰富的理论与实践内涵。例如,“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共同维护世界和平和安全”系倡议的“六个坚持”之一,也是当下我国参与推动全球安全治理的重要指导思想。倡议强调安全是发展的前提,人类是不可分割的安全共同体,体现了时代性、继承性、系统性与开放性,展现出全球安全治理中国方案在理论和实践上的优越性。

全球安全倡议体现时代性,准确定义新时期安全的新内涵新外延,明确实现安全治理的新路径。当下的安全内涵越发复杂,不仅有各类传统安全问题,还有各种新兴的非传统安全问题,且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彼此交织、相互转化。尤其是针对各类新兴安全问题,例如网络攻击、机器人和人工智能威胁等技术风险,再如极端气候、气候变迁和环境变化及其带来的移民难民问题等,国际社会尚未形成成熟的认识,相关治理规则并未到位,留有大量的“治理空白”有待完善。因此,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提出更为准确的指导思想,并依此有针对性地探索全球安全治理的新路径。恰是在这种背景之下,中国发出全球安全倡议,认识到安全内涵的复杂化趋势,适时提出要“坚持统筹维护传统领域和非传统领域安全,共同应对地区争端和恐怖主义、气候变化、网络安全、生物安全等全球性问题。”

全球安全倡议体现继承性,强调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反对工具化、武器化多边机制。倡议继承了二战后形成的和平与发展国际秩序的核心要义,即要“坚持遵守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摒弃冷战思维,反对单边主义,不搞集团政治和阵营对抗”。此外,倡议延续了国际社会维护国际秩序稳定的有效手段,提出要“坚持通过对话协商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的分歧和争端,支持一切有利于和平解决危机的努力,不能搞双重标准,反对滥用单边制裁和‘长臂管辖’”。任何超越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拉小圈子”或是诉诸“各自为政”的世界秩序的行为,只会把人类社会带到危险境地。部分西方国家恶意塑造排他性的“小圈子”或是“裹挟”已有国际组织治理平台的行为,只会破坏国际社会在二战后苦心营造的稳定国际环境,侵蚀和平与发展成果的根基,乃至将人类拖入黑暗的“霍布斯丛林”。眼下需要开展大国对话,克服信任赤字,逆转此类僵局。这将事关全人类的安危福祉。我们应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和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确保全球安全治理事务由各方共同参与,全球安全治理规则由各国共同制定,全球安全治理体系由国际社会共同构建。

全球安全倡议体现系统性,明确寻求安全感是全人类的共同诉求,全球安全治理是世界各国的共同事业,安全成果应由世界各国人民所共享。不管承认与否,全球化已然将世界各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诸多安全问题与挑战具有系统效应,各国间的安全是不可分割的。因此,我们要“坚持重视各国合理安全关切,秉持安全不可分割原则,构建均衡、有效、可持续的安全架构,反对把本国安全建立在他国不安全的基础之上”。实际上,寻求安全感是全人类共同的诉求。近年来,安全感缺失却越发明显。13日慕尼黑安全会议发布了《2023年慕尼黑安全报告》,并公布了本年度的“慕尼黑安全指数”。虽然慕安会和该报告本身存在许多不客观或非中性的表述,也被很多发展中国家指责缺乏对该国家群体的关怀,但世界各国对于安全感缺失的认知却是具有共识的。报告指出,全球气候变暖、俄乌冲突及诸如全球通胀、能源危机和核安全风险等新旧安全问题都是非常严峻的,全球步入“一个不安全感无处不在的新时代”。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之下,中国从全人类的共同命运出发提出全球安全倡议,系中方向国际社会提供的又一重大国际公共产品,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愿景和努力在全球安全治理领域的具体实践。

全球安全倡议体现开放性,欢迎世界各国自愿加入,愿与世界上一切支持和平与发展的国家开展对话合作。倡议“坚持尊重各国主权、领土完整,不干涉别国内政,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的发展道路和社会制度”。倡议秉持“求同存异”的原则,尊重各国的根本利益和基本权益,呼吁开展合作、共同应对各类新旧安全挑战。今年是中国与欧盟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20周年,此次王毅访问多个欧洲国家,有助于在双边和多边层面与欧洲国家进行对话,加强在重大国际问题上的意见交流,讲透中国立场、中国主张进而增进互信,谋求在更多领域开展更为深入的合作。中方愿与包括欧洲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一道,共同推动构建安全共同体。

最后,在推动落实全球安全倡议的同时,仍需统筹推进全球发展倡议。发展与安全既相互影响,又互为保障。过去三年,新冠疫情、俄乌冲突、能源粮食危机等一系列传统与非传统问题叠加冲击,国际局势剧烈振荡,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多重危机的叠加效应和溢出效应甚是明显,发展赤字加剧且发展鸿沟拉大,全球气变治理进程被迟滞,人工智能与数字治理等新挑战日益凸显。对国际社会而言,发展与安全事业双双遭遇重挫,甚至存在陷入恶性循环的潜在风险,亦即,极端的发展赤字可能触发潜在安全风险,极端的安全赤字也会乘数级地加剧发展赤字。因此,及时有效地统筹发展与安全,协同推进全球发展倡议和全球安全倡议,将有助于国际社会克服当前困境,建设更高水平更加宜人的平安地球。

《光明日报》( 2023年02月20日 12版)

Baidu
map